是科技走得“太快”,还是老年人学得“太慢”——适老化改造,喊苏企接“蛋糕”
2021-02-08 07:40:00  来源:中国江苏网  
1
听新闻

年近70的南京市民王女士,最近强烈要求她的儿子将家里的4K高清智能电视“换掉”——这台专为她“升级”的电视,遥控器按键很少,打开后电视页面却很复杂,常常让王女士不知所措。尤其是家里网络偶尔出现问题时,王女士只能干坐着,等孩子们下班或放学回家后解决。

智能化时代,电子设备都非常“聪明”,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,却也让许多“滞留”在“数字鸿沟”另一边的老年人望洋兴叹。是责怪科技走得“太快”,还是抱怨老年人学得“太慢”?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,听到了一种更为客观,也更加务实的声音:“老年人和科技都没错,需要发力的是提供智能产品的企业,在‘适老化产品’的蓝海中,理应有更多公司接上地气,把事做了,把钱赚了。”

一堵智能时代的“高墙”

吴秀云的第一部智能手机,是2018年到南京的女儿家时女儿买给她的。

“在老家的时候,亲戚朋友经常走动串门,偶尔用手机打打电话,让别人能联系得上我就足够了。”一直以来,吴秀云只用老年版按键手机,能打电话是那时的她对手机的唯一需求。“别看那个手机就几百块,可它键盘大、声音响,还自带一个小电筒,晚上出门,一拨手机旁边的按钮灯就亮了。”吴秀云回忆。

直到三年前,吴秀云搬到女儿家常住,她才发现自己变成了智能时代的“局外人”。“身边一起锻炼做操的老人都在用手机拍照、发微信、通视频,他们还建起了微信群,每天在群里谈天说地。”吴秀云说,融入不了“圈子”的孤独感让她下定决心买智能手机。

拿到手机,“烦恼”才刚刚开始。因为不会用拼音,她只能手写发信息,可还没写完偏旁部首,手机就跳出来一个错别字;微信发语音,话说到一半,手指不小心一动,半截子话就发了出去;就连在通讯录里找号码打电话,都成了一件难事……直到换手机的第二年,吴秀云才勉强能和儿子视频通话,可刷视频、看新闻、在线叫车等一系列功能还是没学会,用手机扫码付款更是学不会也不敢用的。

老年人与智能社会之间的隔阂不止于手机。如今万物智联、万物互联,无形之间在老人面前立起一座“高墙”。

一年前,家住南京秦淮区的王宝英开始感觉回家真“难”。原来,儿子让原来家里的老款门锁光荣“退休”了,取而代之的是眼下最时髦的指纹智能门锁。“不用带钥匙,他们倒是用起来方便了,但我手上的指纹因为干活儿磨得快没了,怎么也录入不进去。”王宝英说,自己只有摁密码才能进门,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,还要提防他们看到密码,很是尴尬。

事实上,现在越来越多的“隐形门”已挡住了老年人生活的脚步。

去年年末,一则视频在网络上热传:一位老人冒雨到村代收点交医保,现场工作人员却告诉她不收现金,“要么告诉亲戚,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。”画面中,柜台前的老人一脸茫然不知所措。无独有偶,另一段视频中,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为激活社保卡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。老人被家人勉强抱起,膝盖弯曲,看起来十分吃力。

在“机器”面前,老年人选择了“沉默”。数据显示,江苏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,截至2020年底,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5万人,占户籍人口的23.6%,比全国高5.24个百分点。这些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前的老年人,因时代因素,在进入老年后,恰逢互联网等新技术突飞猛进,在不知不觉中遭遇“数字鸿沟”。

一场“APP适老化”的大潮

庞大的人口基数,显而易见的刚性需求,产生了一片“蓝海”市场,并刺激着不少企业投身其中。记者发现,当前,随着相关部门的力推,“APP适老化”大潮正席卷而来。

“自从给我爸用上讯飞输入法的‘长辈模式’之后,他和我们用手机沟通就方便多了。”无锡市民马欣告诉记者,自己的父亲已经年过70,习惯于写字而非语音交流,却又苦于不能熟练使用各种手机输入法,经常简单的一句话,要在手机上“掐”半天。

针对这一痛点,1月27日,讯飞输入法正式推出“长辈模式”,该模式聚焦于老年群体打字吃力这个问题,比如看不清字、打字速度慢、为避免打错字要反复检查等。

记者安装试用后发现,讯飞输入法开启“长辈模式”后,视觉上会变得更清楚。同时,该模式没有繁杂设置,输入界面简单,在用户没有自定义键盘顺序的情况下,默认为半屏手写输入。另外,全界面还具有大字体、大图标及方便查找的功能。

“很多老年人爱好书法,我们在采集老年群体的普遍性需求后,开发了手写自带毛笔字笔锋的效果。”科大讯飞输入法业务部总经理程坤告诉记者,针对另外一些老年人的需求,“长辈模式”下,用户手写单字的时候,还有注音提示,方便老年群体认字。

和输入法一样,出行APP同样困扰不少老年人,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平台,反倒让老年人更难正常打车。1月29日,这一“烦心事”有了真正的解决方案。作为在全国入驻城市逐步上线“一键叫车”功能的网约车平台,T3出行全面简化、优化了在线下单流程。

据了解,老年用户在T3出行APP端切换至“助老模式”,即可进入“一键叫车”界面。新界面仅保留出发地、目的地等关键节点信息,并具备大字体、无广告等特点。同时,超大字号的“一键叫车”按键,清晰排列的常用地址预设,都将给老年用户带来“无障碍”的叫车体验。

T3出行产品负责人李书恒还介绍,考虑到老年用户线下扬招的用车习惯,T3出行采用了“先叫车、后补填”的叫车方式,无需输入地址,点击“一键叫车”就能下单。另外,平台也会为“助老模式”订单优先分派高星级司机,为银发族出行提供高品质服务。

一次没有“模板”的跨越

互联网没有遗忘老年人,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智能化产品的“适老化改造”,因老年人的需求不一,并没有统一模板,所以大多企业目前只走出了第一步。

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李荣锦就告诉记者,市场应研究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。“老年群体所面对的‘数字鸿沟’,情况、程度各有不同,既有一些能较为熟练运用智能产品的老年人,也有一些从来不接触智能产品的。”李荣锦认为,对于不能正常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群体,还可以区分“不会用、不能用、不想用、不敢用”等原因。

因此,李荣锦提出,当前应强化需求导向,针对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共性问题,采取普遍适用的政策措施;对不同年龄段、不同教育背景、不同生活环境和习惯的老年人,分类梳理问题,采取有针对性、差异化的解决方案。“要努力做到,如果老人不会使用某项智能产品,要尽力教会他;如果老人必须使用某项智能产品,要积极改进设计以适应老人便利使用;如果有的老人就是学不会这种智能产品,必须有替代方案‘兜住底’。”李荣锦说。

“从企业发展的角度,我们确实是以需求为导向,希望研发更多老年人都能用的产品,不过,高科技的智能产品前期研发投入往往很大。”在南京软件谷,一位产品经理告诉记者,尤其是老年人高科技产品,花的功夫更大,投的资金更多,却因老年人普遍节俭的消费观,企业无法预期能否盈利,这就导致多数企业在开发此类产品时畏手畏脚,“因此,如果这一块能得到政府更多支持,应该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加入进来。”

针对多方诉求,政府已经开始主动作为。1月22日,江苏发布解决老年人“数字鸿沟”问题的50项重点任务清单,其中不乏需要政府掏出“真金白银”的项目。比如,江苏将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专项普及培训行动,今年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培训50万人次,目前,省政府已将该项工作列入了今年民生实事,省财政将专门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。记者也从多个部门了解到,后续江苏将有更多落地举措,促进“有效市场”与“有为政府”形成良性循环,从而帮助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。记者 陈澄 沈佳暄

标签:智能;高墙;老年人
责编:陈康 崔欣
下一篇